金秋時節,新疆阿克蘇的烏什縣、溫宿縣,阿勒泰的哈巴河縣、青河縣、布爾津縣等地,人工種植的大果沙棘進入采摘期,村民紛紛搶抓時機進行采收。內蒙古、山西、河北、陜西、甘肅、青海、西藏、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的沙棘,10月之后,也將步入采摘季節。
9月6日,新疆阿勒泰布爾津縣松源林果采摘現場
沙棘,是全球公認的經濟型防護植物,被聯合國環境開發署譽為生態建設領域的先鋒樹種。以其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特性,在生態修復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被譽為“維生素C之王”。沙棘的根、莖、葉、花、果,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輕工、航天、農牧漁業等領域。
國家林草局原荒漠司副司長、中國治沙學會副會長兼沙棘專委會主任委員胡培興介紹,目前,沙棘已成為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和西南等地區改善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的優良樹種資源。
與此同時,市場供需不平衡、深加工程度低、機械化采集率低等因素,嚴重制約了我國沙棘產業發展。
陌生的沙棘汁飲料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重視沙棘產業發展。1985年水利部成立“全國沙棘協調辦公室”(即現在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
國際沙棘協會編撰的《2022年中國沙棘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全國沙棘資源總面積3308萬畝,占世界沙棘資源總面積3780萬畝的88%。
近幾年,隨著人們對沙棘功效的認同度逐年上升,國家對沙棘開發越來越重視,沙棘栽培面積不斷增加,全國涌現了一批沙棘企業。截至2023年底,全國有各類沙棘加工企業5000 余家,年產值達 270-300 億元左右。
一些知名企業如雀巢、寶潔、匯源等都已開發多個沙棘相關產品,其中以飲料、保健食品居多。目前市場上以沙棘果實為原料的沙棘原漿就有200多個品牌。
在北京市大興區一家永輝超市,記者看到在柜架上有“呂梁野山坡”沙棘汁飲料、“望吉利”沙棘氣泡果汁飲料等銷售。
售貨員王女士向記者介紹說,她自己不喝沙棘飲料,不喜歡喝。一位30歲左右的顧客劉女士說:“不清楚沙棘是什么,也沒喝過沙棘汁飲料。”一位來自山西的梁女士說:“在老家會喝當地的沙棘汁飲料,酸酸甜甜的,好喝。”據記者調查,身邊大多數人沒有聽說或沒有喝過沙棘汁飲料,對沙棘飲料大多數人還很陌生。
內蒙古宇航人公司總經理王尚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沙棘產業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力度不足,還沒有形成品牌影響力,阻礙了市場進一步拓展。”
內蒙古宇航人公司是目前國內沙棘研發、生產、銷售及出口主要公司之一,旗下產品包括沙棘飲料、原漿及保健食品。據其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收入僅分別為1.47億元、1.86億元和2.20億元。
“近年來我國沙棘產業發展勢頭不錯,但整體而言,產業化進程緩慢。”國際沙棘協會副秘書長張濱認為,沙棘企業普遍規模小、資金少、同質化,品牌競爭力不強。沙棘產業在供需、加工、采摘等方面還存在問題。
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寧夏沃福百瑞公司產品間展示柜上擺放的沙棘油、沙棘原漿
受訪專家和業界人士認為,盡管沙棘果營養豐富,但消費者對沙棘果認知度有限,加之機械采集率低,保鮮難度較大,產品深加工程度低等,導致沙棘產業發展緩慢,產業規模較小。?
多因素掣肘
業內人士介紹,沙棘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如干旱、病蟲害等會導致產量波動。例如在一些沙棘種植區,遇到嚴重的旱災年份,沙棘果的產量會大幅下降。種植戶與市場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會導致種植決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新疆康元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和新疆沙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永海對記者說,沙棘資源從總體來看是生態林多,經濟林少,野生資源大多沒有形成集中管理,采收比較粗放,沙棘果產量低,資源利用率也不高。
同時,沙棘加工技術和產品研發相對滯后,多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種類少,附加值提升空間有限,影響了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2022年中國沙棘發展報告》報告中列舉了一些行業佼佼者,北京高遠圣果和寶得瑞、河北神興集團、山西呂梁野山坡和五臺山、內蒙古宇航人和沙漠之花、承德宇航人、青海康普、新疆康元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這些企業目前基本上還是以人工采摘為主,機械化采集率低。
張濱認為,導致沙棘機械化采集率低的原因,一是生長環境復雜。沙棘多生長在山地、丘陵等地形復雜的區域,機械化設備難以進入和操作。二是沙棘果實較小且果實簇生,成熟時間不一致,機械采摘難以精準地只采摘成熟果實而不損傷未成熟果實和植株。
尋突破之道
9月中旬的布爾津縣匯源沙棘基地進入采摘季節,紅彤彤的沙棘果掛滿枝頭。
經過十余年深耕,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目前在布爾津縣種植的沙棘林規模近10萬畝,在當地開展沙棘良種繁育、沙棘果綜合加工利用、開發生產沙棘系列高新技術產品等項目,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匯源集團有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在沙棘果豐收季,如果按照枝條果采摘費每公斤1.5元計算,人均每天采摘150-200公斤,一天即可收入300元左右,一個采摘期按1個月計算,到匯源沙棘基地工作的農牧民人均可獲得采摘收入八九千元。
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業內人士認為,沙棘產業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于一身,在幫助農牧民致富增收上,“小沙棘”可以做成“大產業”,建議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提高機械化采集,突破當前影響產業發展的瓶頸。
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生態處處長孫中峰認為,要實現沙棘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沙棘果產品制造向沙棘果產業創造轉變,從單一化、同質化向多元化、差異化轉變,從產品產量的速度向質量的提升轉變,從政府補貼向市場融資轉變,從產品向品牌轉變。
他認為,需要夯實基礎研究,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如對沙棘苗木、種植、加工等各環節標準規范的制訂;從國家層面加快沙棘原料林的建設;加大力氣開發沙棘果汁、沙棘原漿、沙棘膠囊、沙棘茶葉、沙棘凍干粉、沙棘干果等高附加值產品。
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會長劉紅建議安排專項資金,建設沙棘新品種選育及良種繁育示范基地,開展低產沙棘林改造,保護野生沙棘資源;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合作,培養人才、制定技術標準、打造品牌、壯大沙棘龍頭企業。
國家林草局發改司經濟林和林下經濟處負責人表示,沙棘作為我國沙產業的特色經濟林果樹種,下一步,一是擴大沙棘種植規模,提高產量,保障市場供應。二是加強對沙棘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三是增加沙棘品牌知名度,打造沙棘產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