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是一座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在這里和睦相處。
柳州螺螄粉的“基因”里,有侗族、苗族的“酸食”文化,有壯族等民族的“稻作”文化,還有柳州先民“柳江人”的“食螺”文化等。
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考察時曾說:“真是令人驚奇!小米粉搞出這么大規模的產業來,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總結。”
廣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漢霖回憶,2015年公司剛成立時,還是一個很小的手工作坊,當時領導加員工一共25人,“現在我們生產線實現了半機械化,員工人數增長到了近400人”。
螺霸王公司的員工中,少數民族員工占比在70%左右,他們幾乎都來自柳州。
34歲的韋麗娜是螺霸王公司生產部內包裝車間的壯族員工,來自柳州市柳江區。“螺螄粉產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就業機會。公司離家近,每月有4000元到5000元的工資,除了能夠實現‘嗦粉自由’,平時還能照顧家庭,不用外出打工。”韋麗娜于2021年進入公司,說起自己的這份工作,非常開心。
螺霸王公司旅游與發展部員工雷潔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目前,該公司有壯、漢、瑤、苗、侗、仫佬等多個民族的員工,各民族兄弟姐妹互幫互助,工作氛圍良好。
“螺霸王的發展壯大見證了民族一家親。”姚漢霖說。
一包凈重330克的螺螄粉,酸筍、酸豆角、花生米、木耳、螺螄等配料多達8種。“我們螺螄粉的原材料主要取自柳州本地及周邊優質產區。”姚漢霖介紹,螺螄粉的發展帶動了原材料的種植養殖,串起了各族群眾的發展致富線。
姚漢霖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字:柳城縣東泉鎮標準化豆角種植基地3300畝、竹筍種植基地1300畝;鹿寨縣拉溝鄉竹筍種植基地7350畝;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木耳種植基地160萬棒及本洞村豆角種植基地100畝;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鎮豆角種植基地650畝、木耳種植基地110萬棒;魚峰區里雍鎮竹筍種植基地2100畝;柳城縣竹筍種植基地2000畝、鵪鶉養殖基地50萬羽……
姚漢霖說,公司以“企業+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帶動了柳州市500多戶農戶就業,基地及深加工等板塊吸納了2000余人就業,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在原材料基地里,漢、苗、侗、壯、瑤等各族群眾團結奮斗,創造出柳州螺螄粉的傳奇,螺螄粉產業鏈也反哺帶動各族群眾共同致富,見證著各族同胞團結追夢的故事。
柳州市商務局螺螄粉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盧世昌介紹,目前,柳州有規模較大的螺螄粉原材料加工企業、合作社等200余家。螺螄粉產業相關企業中,有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355.21億元,同比增長7.7%。
螺螄粉從柳州銷往全國各地,游客們從五湖四海來到這里感受壯美廣西。各族群眾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充分享受產業增值收益,帶動了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升。
“柳州螺螄粉直接和間接創造的就業崗位超過30萬個,螺螄粉成了‘致富粉’‘團結粉’。”盧世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