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消費者,如何看待在歐銷售的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審慎的?樂觀的?附加條件的?
日前,麥肯錫移動消費者脈搏項目調查了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挪威共15,034 名消費者,了解他們對電動汽車的看法。其中提到,與美國、日韓等汽車品牌相比,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的知名度相對較低,調查中有55%至80%的歐洲受訪者從未聽說過中國品牌。相對而言,一些電動汽車車主,年輕人和高檔汽車的司機對中國品牌了解更多一些。
但隨著電動化轉型,更多的新參與者進入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僅在過去三年中,就有超過 35 家新進汽車制造商開始在歐洲銷售電動汽車,還有更多汽車制造商宣布了進入歐洲市場的計劃。未來三年內可能有400多款新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
潛在買家越來越多地考慮非歐洲品牌,調查顯示,電動汽車車主正在擴大他們考慮購買的品牌范圍。寶馬、梅賽德斯-奔馳、雷諾和大眾等歐洲品牌仍然是最受歡迎的,51% 的電動汽車潛在買家表示會選擇上述品牌。現代、起亞和豐田等日韓品牌以39%的份額位居第二,其次是凱迪拉克、Rivian和特斯拉等美國品牌(30%)以及比亞迪、理想汽車、蔚來和小鵬汽車等中國品牌(27%)。
歐洲汽車市場發展歷史悠久,消費者對本土汽車品牌擁有深厚且充滿自豪的感情,他們認為本土汽車產品安全、設計精良、質量上乘、駕乘舒適,本土品牌已建立的完善的經銷商和售后服務網絡,能夠提供便捷的服務,這讓消費者感到品牌值得信賴。調研發現,如果消費者首次購買電動汽車,他們可能更信賴相對熟悉的、來自本土的知名品牌,尤其是如果他們曾購買過同品牌的燃油車。
但對中國品牌,他們缺少基礎的信任感。一方面他們對來自中國這個新興汽車市場的汽車品牌產品質量和數據安全持懷疑態度,另一方面又對中國汽車產品的創新功能和尖端技術留下深刻印象。隨著更多的消費者進入中國品牌展廳,直接體驗中國制造的汽車產品,舒適的內飾、智能的語音助手、身臨其境的音響設備,以及炫酷顯示屏構成的高端多媒體功能等,都讓他們對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車內功能產生良好的體驗和更高的期望。
此外,受訪者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價格相當敏感。普遍認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價格偏高,他們的購買價格預期通常低于國內品牌類似產品價格。其中有一半受訪者表示,如果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價格能夠低于國產同類型車型的15%以上,他們就會考慮購買中國品牌,25%的受訪者希望兩者價格差距在10%左右,而也有25%的受訪者對價格不敏感。
之前,AlixPartners問卷調查也表明,在德國,可能或非常可能購買電動汽車的受訪消費者當中,70%表示,如果中國電動汽車車型比其他同類車型便宜20%,會考慮購買中國電動汽車。該比例在法國同樣為70%。
在高端品牌領域,33%的歐洲受訪者表示,他們愿意在未來購買中國品牌。但鑒于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產品的價格,影響消費者的品牌選擇。
對歐洲電動汽車潛在消費群體的研究發現,除了更年輕、更進步的城市潛在買家外,下一波買家可能包括預算相對較低、年齡更大的消費者。這意味著,更多的主流買家將追隨最初采用電動汽車的先行者,進入電動汽車市場。他們將更在意購車價格和用車成本。
對于尚未購買電動汽車的潛在買家中,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因素包括價格過高,位居榜首(37%),其次是電池續航里程不足(36%)和電池壽命(35%)。許多受訪者還擔心電價上漲和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可用性(兩者都為28%)。
在與電動化無關的車輛特性和購買偏好研究中發現,電動汽車潛在買家更重視車輛是否搭載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這些智能化、網聯化的創新技術更受年輕消費者青睞,另外,25%的潛在買家對在線購買車輛表現出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