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小巨人”減負加力向前奔(經濟新方位·穩住市場主體)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是極具活力和潛力的創新主體。為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幫其紓困解難、走好創新路,財稅、金融、科技等支持政策組合發力,不斷優化企業的成長環境。這些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深入一線進行調查。
減負擔
稅費支持力度更大
加大研發投入,是企業增強創新活力的重要舉措。當前,疫情對中小企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更大力度的稅費支持政策能有效減輕企業負擔,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發展后勁。
“今年我國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這意味著我們的研發經費更有保障了,持續攻關光伏發電領域核心技術的底氣更足。”廣東德恒龍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潘彩紅告訴記者,去年該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65.9萬元,對降低生產成本、盤活資金鏈、減輕經營負擔作用明顯。今年以來,企業手中的光伏建設項目和產品銷售訂單已達3348萬元,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預計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78萬元。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專門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專項優惠政策,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效果明顯。企業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對鼓勵企業持續加強研發具有“四兩撥千斤”作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公告,明確從今年起,企業可以在每年10月申報期申報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進一步將此項政策長期化、制度化,以穩定市場預期、支持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財稅部門充分運用退稅減稅、加大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紓困發展。
資金回籠加快,研發底氣更足。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政策的公告》。“今年我們計劃購進數控鉆銑設備,用于新能源汽車配件及筆記本電腦外殼項目,資金需求很大。”重慶百譽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登健算了算賬,按照新政策,公司今年購進530萬元生產設備,可按50%在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相當于企業將提前回籠66萬元資金。
補貼力度加大,創新動力更強。去年以來,山東省財政部門多措并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通過建立“多投多獎、少投少獎”企業研發投入遞增獎勵機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費用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另一方面,針對高成長性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對企業給予獎勵,形成較完善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認為,中小企業一直是財稅政策支持的重點。通過實行大規模留抵退稅,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持,有效增強其發展信心,對于改善就業市場、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添動力
金融活水源源不斷
前段時間,得益于浦發銀行武漢分行提供的300萬元信用貸款,湖北武漢市一家生物醫藥類科技企業順利將研發成果推向了市場。
“我們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潛心研發產品,可就在產品走向銷售階段的關鍵時刻,因為資金,進程卡住了。”該企業負責人齊先生說,推動產品走向市場,需要大量資金購買原材料,但由于缺乏有效擔保,企業無法獲得充足貸款。
“在一場銀企融資對接會上,我們了解到企業的需求便主動與其對接。”浦發銀行武漢分行客戶經理袁博說,銀行著重分析了企業的專利數量、技術水平、毛利率、訂單數量、經營流水等情況,并結合科技企業專屬信貸評分模型,設計出一套專屬信貸解決方案。
科技型中小企業走好創新路,金融支持不可或缺。近年來,有關部門和許多地區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向科技型企業。
——政策制度更完善。
去年底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從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到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信貸支持,再到健全科技保險產品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政策的保駕護航。
“近年來,我國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相關領域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強化政策工具引導、建立差異化激勵機制、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推動金融資源真正用在‘刀刃’上。”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產品服務更多元。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創建“技術流”評價方法,通過大數據實現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信用化”;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探索科技型企業綠色審批機制,給予基層機構更多自主權……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斷豐富。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輕資產、抵押難的問題,無法通過傳統融資方式拿到貸款。”溫彬認為,要破解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題,金融機構需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改變原有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通過投貸聯動等多種融資方式支持企業發展。同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鼓勵更多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
優環境
搭平臺對接專家資源
為解決水處理技術難題,幾年前,山東大禹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才科跑了不少地方,效果卻不太理想。“一來,我們公司規模比較小,不容易與大專家牽上線;二來,也沒有長效的技術咨詢機制。”呂才科說起曾經的苦惱。
像大禹公司一樣,缺少高層次專家資源是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痛點。針對這一需求,中國科協推出了“科創中國”平臺,發揮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優勢,搭建起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接專家的橋梁。
借助“科創中國”平臺,通過泰安市科協對接,大禹公司與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建立了聯系,還與不少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實驗室。“我們絞盡腦汁想不通的問題,有頂尖專家幫忙后迎刃而解。”呂才科說,現在有難題都能找到專家請教,技術不再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攔路虎”。
聯合技術攻關、科技服務團走進工廠車間……如今,越來越多的優質科技資源正下沉到產業一線,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資助模式也在優化。四川大學教授宋旭去年注冊成立成都凌泰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醫藥行業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一些實驗設備單臺動輒上百萬元,對初創企業而言,花錢買設備肯定不劃算。凌泰氪落戶四川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后,園區內啟動運營的創新平臺——“賽默飛—國際生物城聯合創新實驗室”幫了宋旭大忙。在創新平臺有許多儀器設備,企業用較低成本就能享受優質的科研條件。“平臺還提供了配套齊全的孵化單元,企業與實驗室上下樓,我們差不多拎包就可以入駐了。”宋旭介紹,得益于平臺的支撐,公司飛速發展,藥物研發的進展比預期提前了1年。企業從最初的3位創始人,成長為到今年5月接近60人的創新團隊。
今年年初,科技部發通知提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中,單列一定預算資助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活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將是高新區的重要評價指標。未來,在技術研發、中試熟化基地、平臺建設等方面,高新區將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為它們成長提供更優質的環境。
(責編:李瑩瑩)